市售許多益生菌產品強調特殊包埋技術
但經過包埋製程的益生菌 真的比較好嗎
那倒不一定!
搞懂包埋技術的用途與菌株特性很重要

▌包埋技術的用途

主要目的是提升菌株的穩定性
降低環境壓力與腸道挑戰(胃酸膽鹼)
常見包埋製程的結構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st 特殊分子非還原糖類:抗凍晶,維持菌體結
2nd 特殊結構酪蛋白:封裝養源,穩定活性
3rd 複合寡糖及多糖:阻絕環境壓力(水份/溫度/氧氣)
完美的包埋技術 就像計程車的功能一樣
能精確且有效率的運載益生菌至指定作用部分

▌包埋層數愈多,不一定愈好

然而包埋層數愈多 包埋外殼反而愈難溶解
如果益生菌抵達作用處 但包埋外殼未完全溶解
那麼益生菌將無法定殖 發揮效果甚至直接被排出體外

所以包埋設計的拿捏非常重要
並非包埋愈多層,效果就愈好!

▌包埋效果並非100%

許多民眾以為包埋技術提供完整的效果
所以能百分之分的發揮益生菌的效果
但事實上並非如此
曾有實驗指出經過三層包埋的益生菌放在室溫 40 度內
存活率約只剩下 64%
如果保存於室溫 經過24個月的保存期
整體菌株活性下降了90%
也就是說 只剩下10%的活性

由此可知 包埋技術並非萬能
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保護效果

▌並非所有菌株都需要包埋技術

從包埋技術的保護層面來看
的確能大大增加益生菌的安定性與穩定性
提升活菌定殖於腸道的效能
但是否所有菌株都需要包埋製程來保護
那可不一定!
例如經過熱處理的菌株
基本上屬於死菌
主要藉由其次級代謝物及菌體外殼
發揮其特定保健效益 或是俗稱的後生元
就不一定需要包埋技術的附加保護效果